热门标签

希 13:12–16 跟随耶稣,去忍受凌辱(约翰派博)

“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13) 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14) 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15)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16) 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

朝着需要,而不是舒适,前进

《希伯来书》13:12-16的主要观点清楚明白:基督徒,朝着需要而不是舒适安逸,前进!

这段经文对我们提出的核心呼召在13节:“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即,跟着耶稣走向需要而不是安逸的方向。这个命令的基础,是耶稣的受死、受死的 过程以及达成的结果。12节说:“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 [事情的果效],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事情的过程]。”“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换句话说,“基督徒啊,来跟从耶稣,和他一同去受苦吧!”因为耶稣就是在营外受苦的,我们也离开熟悉、轻松、安全的营地,跟他一起走上各各他的十架窄路,去忍受凌辱吧。并且,为使你成圣,耶稣已经献身,你就不必模仿他,再靠自己的力量、德行来完成这工作,而是借助基督用死亡替你买赎的那份力量和圣洁而行。否则,这就不是信心的行为,而是个人英雄主义了;那样做,得荣耀的是你自己不是基督,神不会喜悦的。因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11:6)。

所以要这么说:基督徒啊,既然有这样一位救主,你就应该如此生活——为需要而非安逸去行动!

我知道这样的劝勉可能被误用。单身妇女会说,“好啊,那我就该找个最软弱,最穷的男人结婚,希望能帮到他。”年轻的职场人士会说,“好啊,说不定我该找一个最不会经营,最不稳定的电脑公司,帮助他们扭转局面。”或者你的车坏了,你可能会说,“好啊,我要去找那个最差的快倒闭失业的修理工,给他些生意来帮助他。”“牧师这个解经讲道真有意思;你说的嘛,要为需要而不是舒适去行动!”

耶稣那激进的呼召

对耶稣呼召的这些误用,问题在于态度远远不够激进,只能说是愚拙的举动。比如,为什么你还指望结婚呢?或许耶稣呼召你朝着需要而非安逸而行,是要你彻底委身于单身生活,好去完成更伟大的服事呢!或者,神呼召你,是要你嫁(娶)一位很有能力、思想激进的基督徒,带你一同去到营外,并肩去受苦,让你们二人的生命,为其他人的好处,产生最大价值,而不是像许多夫妻,在小小的安乐窝里自娱自乐!

为什么你认定一定在美国找工作呢——在或大或小的公司里上班——而在别的国家,也会有类似的工作机会,况且,那些地方几乎没有基督徒,迫切需要你带去光照。或者你就该在本地某大公司做事,因为这里有许多正在走向灭亡的失落的灵魂,或者在另一方面说,你在这里的工作能够发挥广泛的影响力,帮助大家去传播国度的价值观,或是借着你所做的报表,去宣扬上帝在万事中的至高无上。

为什么你确信应该买车呢?或许耶稣呼召你,就是要你搬去某地,到某些人当中,那里不用开车的——因为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那里也没有教会和基督徒。或许你应该有辆车,不过那不是为自己的生活更安逸,而是为满足人们各样的需求。

耶稣那激进的呼召,邀请你在各各他的道路上与他为伴——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总会被人耻笑、讽刺或当成愚拙的选择。是的,人很容易逃避,去选择一条轻松些的道路。这样的诱惑是很大的。而且当你妥协时,看起来还是精明的选择。不过让耶稣看起来却是愚拙的。这种逃避好像也真让你自由(为着剩下来的那些虚空岁月),让你走在一条空洞,肤浅,贪图安逸的人习以为常的道路上,也就是在俗人眼中所谓的人生。

“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第13节)…… 因为(第12节)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耶稣死亡的方式和原因,给我们这蒙召跟从他的人,带来极大的不同。他死亡的方式乃是在城门外——在舒适、安全、熟悉的圣城耶路撒冷之外,在各各他山顶,自愿地、祭牲般地、且充满爱意地受苦和受死。为什么他必须死亡呢(第13节),乃是为了让百姓成圣,让我们跟其余的世人不再一样,让我们成为圣洁、有爱心、有抱负和敢于冒险的人,并且被另一种命运彻底吸引,那是这个世界无法提供给我们的。

成圣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第14节),了解这些成圣的百姓是怎样的。成圣到底什么意思?基督为使百姓成圣而舍命,就是要产生重新认识自己人生意义的百姓,他们会全身心跟随基督,愿意到营外去受苦。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在这些百姓身上已经发生过什么事情?14节就会告诉我们。他们愿意在各各他的十架道路上跟从耶稣,是朝着需要而非安逸前行的,因为“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

这里的要点是什么呢?就是基督受死,并不是要把我们明尼阿波利斯市变成天堂。他的死,是让我们自愿停止无谓的努力——让地上(我们城市和别的地方)的生活变成天堂。那么我们靠哪里来的力量做到这种牺牲呢?是因为我们就喜欢受苦,想做受虐狂吗?不是的。乃是因为我们“寻求那将来的城。”看到14节说的吗? “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我们走到营外——为需要而非安逸,去忍受责备和羞辱,去关心他人——乃是盼望一座将来的城,就是那“永生神的城邑”(来12:22)。那城远比这世代一切城市好,并且要存到永远,这里有上帝同在,有他永不消逝的荣光(12:23)。

在《希伯来书》中我们多次看到这类图景。10:34显明基督徒因探访被囚之人,为需要而非安逸去行动,就是家毁人亡,仍然欢喜快乐,因为《希伯来书》如此描述,“你们……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他们也在盼望那将来的城,而不是地上天堂。你看,他们在朝着需要而不是安逸前行。

在11:25-26 那里我们看到,摩西也照样朝着需要而不是安逸前行,“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摩西那样做,靠的是什么力量呢?26节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他同样在仰望那将来的城。

接着12:2,我们又看到,耶稣朝着需要而不是安逸前行,他“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靠的是什么力量呢?2节说,是因为那摆在前面的喜乐——他同样在仰望那将来的城。

我们在13:5-6 那里又看到,基督徒保守自己不受钱财缠累,得以自由地按需要而非安逸去行,靠什么力量呢?5节说:“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所以我现在乃至将来,都有完全的保障,上帝会保守和引领我,我是那将来之城的居民,没有什么能使我失去这盼望。于是我会奋力朝着需要而不是安逸前行。

因此,《希伯来书》13:14的要点就被反复证实确认了:基督的死不是为把今世的城乡变成人间天堂,他要我们放弃这个无谓的努力,去选择跟从耶稣,走出安逸、熟悉、看似安全的营帐,去到有真正需要的地方,并且在那里,主耶稣也同样说过了,“今日(你辞世的日子)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我们乃是朝着需要而不是安逸前行,就因为我们都在仰望那将来的城。这种激进的信心,对将来那与神同住的荣耀盼望之信心,是借着基督的死达成的。这信心抓住你,你就成圣了(第12节),你就会朝着需要而不是安逸的方向,跟随耶稣的脚踪去行。

颂赞上帝敬爱世人(荣神益人)的人生

具体点说。朝向需要而非安逸的生活,在营外,在十架路上跟随耶稣,为那将来之城的喜乐,朝着受苦的方向而行,这种生活方式会涉及哪些方面呢?15节和16节给我们提供了两个答案。

15节说,那是颂赞上帝的人生——真切的、发自内心的开口赞美。15节 说:“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

16节则说,这是一种敬爱世人的人生——真切、实际、为他人的益处而分享你的生命:“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

换句话说,当我们跟随耶稣,去到营外他牺牲的地方,就会更清楚地看到他为我们所作的牺牲——为 众罪人一次而永远地献上自己为祭(来9:26, 28)——成全并结束了其他所有的献祭,只剩下两样:颂赞上帝的祭(15节)以及凭爱心帮助人的祭(16节)。

这样,我们来到营外各各他的路上,跟随耶稣,承受凌辱,向需要而非安逸而行——那么这是什么路,又通往哪里呢?再具体点儿,对你来说,今天下午,或本周、今年,你怎么做?这条路可能会引你去为10-40窗口(北纬线,主要是中亚地区)那些未得之民禁食祷告,或者引领你去服侍厅帮助那些从乌克兰来的孤儿,或带你去附近那个堕胎诊所,刚搬来南边第五大街的中西妇女康健中心,支持在那里游行的会友撒拉和拿俄米等人,一同为保护生命努力,或者可以去癌症晚期濒临死亡的会友帕蒂•拉森家中,跟她丈夫葛兰一同面对挑战,或去探访其他那些在永恒国度边缘的人,或翻开《受逼迫教会祷告手册》(Prayer Journal for the Persecuted Church)第18页,找到那份机构名录,看有什么办法去那些受逼迫的基督徒身边照顾他们,或去拨打那个你一直不愿意打的电话,规劝那位远离耶稣的朋友回到神的身边,或去看望你认识的那位正在自己的不信中走向灭亡的邻舍,等等。

这条朝向需要而非安逸的各各他之路,能引你去那些能让你颂赞神并亲爱众人的地方。

愿上帝借《希伯来书》13:13震撼、释放你

今早我祷告的就是,你们中间还没定型的年轻人,已经退休、还有余力和时间的老人,其他那些处于这两者之间,也想投入生命到某些特别事业中的人——就像教会里几十位单身或结婚的人士过去这些年做的那样——我祈求神,用《希伯来书》13:13,来摇动你的根基,从现状中释放你,差你带着耶稣基督里上帝恩典的荣耀福音,到世上未得之民中。今天不是宣教周,但这就是经文中的信息,相信也是特别给这里一些人的信息。

就是现在,世界各地多少基督徒,正因为信仰冒着生命危险。从《启示录》5:9可以知道,基督出到营外受苦,是为把他的百姓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拯救出来。如果那是他出到营外的原因,那么《希伯来书》13:13就有特别的意义,“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这又是什么含义呢?是不是对我们说:起来,离开营地!离开舒适的伯利恒,安逸的明尼阿波利斯,舒服有保障的工作,走出去!加入耶稣的行列,走上各各他的道路,朝着需要,而不是安逸的方向,前进吧!

不!这段经文不是要你非得去跨文化宣教。我为此已经讲了七个方面。但是请注意:基督是为万民在营外受苦,其中很多民族至今没有教会,书籍和宣教事工,根本没听过福音,不知道基督已经为拯救罪人来到世上。因此我要强调《希伯来书》13:13的经文,这是个呼召,呼唤我们朝着需要而非安逸的方向前进。而这个主日震撼我的声音就是:有些地方基督徒被逼迫杀害,另一些地方,成群的罪人正因着没有基督徒愿意替他们受逼迫付代价,而走向灭亡。

我求你们,当你梦想未来时,不管你是8岁,18岁,38岁或80岁,你一定要围绕《希伯来书》13:13去梦想,“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我们不是孤独的前行

现在一起唱今天最后一首诗歌,为这受苦的心志,把我们自己献上,就在崇拜单上,《主里得安息》(We Rest On Thee)。很多人知道关于这首歌的一个故事,这故事现在会特别震撼我们。1956年1月,在厄瓜多尔有群年轻宣教士,杰米,彼得,爱德,奈特,还有罗哲(Jim Elliot, Pete Fleming, Ed McCully, Nate Saint, and Roger Youderian )被当地的土著杀害了,他们当时没有为自己的安逸,而是为当地奥卡族印第安人的需要而前行。伊丽莎白•艾里奥特(Elisabeth Elliot)记录那个殉道事件的书中,第16章用了这首诗歌的歌词做标题:“我们不是孤独前行。”

因为在棕榈滩海湾殉道前不久,他们就在唱这首歌。艾里奥特写道,

结束祷告的时候,他们一起唱起这首熟悉的诗歌,《在主里安息》,用的是动人的芬兰调子。吉米和爱德从大学时代就唱这首诗,熟记它的歌词。唱到最后一节时,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深深的确信。

我们安息主怀,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守护者,你为我们争战,你要得颂赞。得胜的日子,我们凯旋,穿过珍珠般光耀的城门,从此永远安息主怀!

带着这样的确信,他们走出营外就近耶稣。他们朝着需要而不是安逸的方向而行,结果,他们为主牺牲。于是,杰米•艾里奥特(Jim Elliot)的人生信条得着确证:“用自己不能存留的,去换取永不丧失的,这种人绝不是傻瓜。”“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第14节)。

我邀请大家一起唱。唱到“奉你的名我们出发”的时候,你要切实明白和接受其中的意思,真的预备好,然后,跟着耶稣出发吧!

 

 

© 渴慕神

许可:欢迎复制和转载本站提供的所有格式的内容,但不可对文字内容作任何方式或程度的修改,并且不应利用这些内容向其他使用者收取制作成本之外的任何费用。若在网络发布,切望注明相关内容在本网站的出处链接,任何上述许可之外的使用均须征得本站许可。

任何转载复制均须包括以下声明 : 作者:约翰·派博.©渴慕神.网址: desiringGod.org

分享文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