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太 7:1-6 察验内心(提姆·凯勒)

《生命的福音》讲义

耶稣教训中的难解经文(二)(4

察验内心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们探讨“耶稣教训中的难解经文(二)”系列——“察验内心”这个题目。

 

我们在过去多个节目中一直选读耶稣的教训中一些难解的经文,这些经文不但难以理解,有些也难以令人接受。

 

我们看马太福音7:6节。这一节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难解经文,因为对现代人来说,第1-5节实际上是悦耳动听的话。第1-5节并没有什么特别难以解理之处。然后看马太福音7:1-6节,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的上下文看到为什么第6节是难以解理的经文,而且这节经文也令人难以接受。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他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这是神的话语。

 

第6节有何难解之处呢?要看出第6节有何难解之处其实并不困难,尤其是当我们查看上下文便可以看出。对现代人来说,耶稣在第1-5节所说的是悦耳动听的话。耶稣说:“不要论断人。不要责备人。不要看不起人。”然后,祂转过身来称呼某些人为猪,又称呼某些人为狗。

 

经文说:“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耶稣称呼某些人为猪。这似乎与祂在第1-5节所说的话完全互相矛盾。耶稣说:“不要论断人,但要远离那些猪。不要指责人,但要远离那些狗。”不仅如此,耶稣在别处曾说:“要把好信息传给各人。”第6节似乎与耶稣在别处所说的话互相抵触。

 

你可以想象得到,多年来很多人引用这节经文来支持一个观念,就是有些人的生命十分污秽,他们心中充满敌意,心地刚硬,甚至到了一个地步你不可以跟这些人接触。不要试图把真理告诉他们,也不要试图以任何方式去帮助他们。只管远离这些人。他们只会伤害你。只管忘记他们吧。”

 

这种错误的看法源自对当中两个比喻的误解。我们读第6节的时候看到两个比喻,这两个比喻十分相似。我们要问这两个比喻是什么?当中的故事是怎样的?这是十分简短的故事。为了理解这两个比喻,我们必须明白一般的诠释方法。

有人认为耶稣是说:“有些人十分污秽、充满敌意、十分败坏,而且心地刚硬,所以我们最好远离这些人。”这种想法源自对这个比喻的误解。在圣经时代,狗可以是野生的,也可以是在家饲养的。狗可以是家中的宠物。举例说,马可福音第7章记载耶稣与叙利腓尼基妇人对话,妇人说:“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

 

换句话说,狗可以是野生的,也可以是在家饲养的。猪从不是在家饲养的。人们总不会喂养野猪。你不会让野猪在你周围出现。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了一件事迹,有两个人被鬼附,鬼央求耶稣打发它们进入猪群,猪群闯下山崖,投在海里淹死,放猪的就逃跑进城将这事告诉人。路加福音第15章记载了浪子的比喻,故事中的年轻人耗尽了一切所有,于是他去做什么?他去放猪,把豆荚喂给猪吃。

 

这两个比喻十分类似,耶稣在这里要显明一个景象。你饲养动物,给牠们一些非常珍贵的东西,然而,这东西是牠们无法消化的。当牠们咬这东西,牠们要么会受伤,

 

要么会窒息,牠们会转过来攻击你。为什么?因为至少你可以给牠们当作食物吃。

你饲养动物,你给牠们一些牠们根本无法消化的东西。这些东西本身可能很有价值,但是这些动物无法消化这些东西,你硬要把牠们无法接受的东西强加在牠们身上。耶稣告诉我们:“恐怕他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意思是,如果牠们转过来攻击你,不要感到惊讶。换句话说,耶稣不是责备那些动物,而是责备饲养动物的人。

 

当你理解这个比喻,经文的意思便一目了然。我们开始意识到耶稣既暗示又直截了当地给我们解答一些最基本和古老的问题,就是有关人性和人如何找到终极现实和真理的问题。我将会详细分析这一小节经文,藉此说明经文要教导我们的两个原则:第一是我们的心,第二是我们所需的帮助。

 

第一,我们的心。请注意这些动物没有因我们把毒药或石块喂给牠们而被激怒或窒息。问题在于你给牠们的并不是低于牠们能力范围能接受的东西,而是超越牠们能力范围能接受的东西。猪只期望你把豆荚给牠们。

 

你却把珍珠丢在猪前。无疑,珍珠很有价值,比豆荚珍贵得多,但是猪并没有能力去认知或评估珍珠的价值,也无法拥有、接受或运用这珍珠。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到耶稣不是谈论某种特别凶恶的动物,所以祂是要告诉我们有关人性的正常状态。这些动物都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行。耶稣说:“如果你这样做,不要感到惊讶。这是动物的行事方式。”因此,耶稣是要告诉我们有关人性的正常状态,人惯常的行事方式。

 

这到底是什么呢?耶稣说的是属灵上的麻木状态,我们在属灵上毫无知觉。我们在自然、惯常的状态下甚至完全无法感知事物。在某种程度上说,这说法较为可取……我不是说某个圣经用语比另一个更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至少对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而言,这是一种深刻的理解方式。

 

属灵上的麻木状态超越了属灵上的瞎眼。属灵瞎眼这个观念是指人类的一种自然状态,就是当圣经所带来的福音或真理使我们知道自己是瞎眼且需要打开属灵眼睛时的自然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涉及更深层的意义。当动物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如珍珠,牠们并非看不到这东西。牠们是看到的。这涉及更深层的意义。

 

耶稣是要说明人的一般状态。人性的一般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察觉不到摆在眼前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我们糟蹋这东西。事实上,我们甚至可能对这东西感到厌烦。为什么?这里提到猪和看猪的人之间的对比,同时也是猪与那个明白珍珠的价值的人对比,我认为这个对比让我们洞悉永生的真正义意。

 

永生是新约圣经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永生是什么呢?我认为人们听到“永生”这个词会有很多奇怪的想法。对一些人来说,得永生只是意味着死后上天堂,他们说:“我拥有进入天堂的门票,所以我死后必定上天堂。”问题是,耶稣说人们现在就可以拥有永生,现在就可以得到永生。

 

也许有些人认为永生就是得到某种属灵的能力,可以克服种种的障碍,有能力把事情办妥。事实上是超乎这些方面。永生是一种更高等次的受造物、更高等次的生命、更高等次的感官、意识和感知。猪是活的。猪会咬你的脚,牠是活的。

 

人是活的。可是,如果一个人的意识和感知能力因受伤而下降至猪的程度,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是一个活死人。我们不可以说这个人确实活着。生命有不同的等次,永生是更高等次的生命。我这么说是什么意思?请细心聆听。

 

植物是活的,岩石却不然。为什么?因为植物可以感觉到四周的环境。植物可以感觉到现实的世界,可以感觉到周围的东西。植物可以感觉到冷和热、光明和黑暗。植物感觉到四周的环境,虽然不是很强烈,虽然植物没有视觉和听觉,但它们对于所身处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植物将要被割草机割除,这没有什么关系。有很大部分的现实世界是植物意识不到的,但是植物可以感觉到现实世界的其中一部分。

可是,动物却不同。动物有更高层次的感觉。牠们拥有更多感觉。动物有听觉和视觉,但是牠们无法分辨何谓正义与不公。牠们无法分辨快乐与悲伤,也无法分辨善良与残酷。

 

人类却知道这一切事情。如果你遇到一个无法分辨正义与不公的人,你会十分在乎,但是猪无法分辨正义与不公,你一点也不在意。猪无法感觉到现实世界的这部分。猪比植物感觉到更大部分的现实状况,但是猪无法像人一样感觉到各种各样的现实状况。

 

然而,耶稣谈论的是属灵生命的现实状况,这一点我们将会详细讨论。一个没有永生的人是怎样的呢?这个人就像一只猪,他看到珍珠,却说:“这又如何呢?”一个没有永生的人看到神的圣洁,他会说:“这又如何呢?”这就是这个比喻所描述的情况。

 

永生是更高等次的生命。永生使人有能力看到所有的现实状况。这就是一个拥有永生的人和一个没有永生的人之间的分别。永生是更高等次的生命,是更高等次的感知。这是最高等次的感知。这是看到所有现实状况的能力,而不仅是分辨何谓正义与不公。

 

拥有永生意味着你感觉到神是无比圣洁的,你感觉到耶稣基督的恩典是何等甘甜,你感觉到耶稣基督为世人死在十字架上是何等令人惊叹,你感觉到灵魂有无限和永恒的价值;你感觉到自己抗拒神,甚至与神为敌。你感觉到这一切。如果你没有永生,要么你觉得刚才我对你所说的一切都是一片胡言;要么你相信这一切说法,因为你从小就接受这些教导,可是这些教导并没有像一颗闪耀的宝石一样使你的心着迷。

 

你感觉不到这一切。这一切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影响。这一切对你来说并不真实。永生是更高等次的感知。从一种灵性动物的等次进到成为完全属灵的人的等次。耶稣说我们的自然状态其实是十分简单的。让我来总结一下。

 

耶稣基督说你没有能力去领悟属灵的真理。你没有能力看到所有的现实。你需要的不是成为一只更胖的猪,正如我们稍后会看到,这是猪最关心食物的事情。你需要的是成为一个更高等次的受造物。你需要的不只是改进,也需要生命的转化。

 

你需要成长,需要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你需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这就是我们的心。这不只是简单地说一句:“我从前不相信耶稣基督为世人死在十字架上,现在我相信了。”有很多人在理智上相信这一点,但是他们感觉不到耶稣基督所作的一切。他们看到耶稣基督所作的一切,却说:“这又如何呢?”这是猪所作的回应。耶稣基督在这里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境况。祂并不只是谈论某一类特别恶毒的人。

 

耶稣说的是无助的人性,是没有永生的人性。这就是耶稣要指出的情况。这种情况如何发生呢?耶稣举例说明我们内心的光景。祂给我们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表明我们内心的光景。我们怎样得到这样的心呢?我们如何得永生呢?我们如何超越如狗或猪一般的属灵状况呢?这如何发生呢?

 

第二,我们需要帮助。耶稣说我们必须拥有两样东西:第一,我们需要基督的美丽;第二,我们需要敏锐地了解朋友。我们可以从这节经文看到这两点。诚然,次序应该是:首先我们需要基督的美丽,然后需要敏锐地了解朋友。当然,两者不是对等的,但是经文提到这两点。我们来看看这两点吧。

 

首先,我们需要基督的美丽。我们问一问自己珍珠是什么。珍珠到底是什么?珍珠代表什么?为什么耶稣选择以珍珠来说明呢?如果耶稣只是说了第一句:“不要把圣物给狗。”我们便面对一个难题。首先,很多狗不是饲养的,所以如果只有第一句的话,我们很容易会以为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把好东西给那些可怕的人,不要把真理告诉他们。”

 

但是有了第二句,情况便不同了。为什么耶稣选择以珍珠来说明呢?所有解经家都同意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说了两个有关珍珠的比喻。珍珠的比喻不仅在马太福音第7章出现,也在马太福音第13章出现。马太福音第13章告诉我们,有一个人发现了一颗贵重的珍珠,就去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卖掉,买下那颗珍珠。

 

马太福音第13章所说的“重价的珠子”是什么呢?就是天国的福音。“重价的珠子”是藉耶稣基督所传的信息,是天国的大能,是神医治的大能。这是神的大能,可以医治所有藉耶稣基督得生的人,这能力可以归给在基督里的人。这是天国的福音。为什么这里把天国的福音描述为珍珠呢?这个比喻如何帮助我们明白天国的福音。

看看猪是怎样的。为什么猪不喜欢珍珠呢?猪不喜欢珍珠,因为牠们只想填饱自己的肚腹。猪看不出珍珠怎样可以满足自己当前的需要。猪看着珍珠,说:“我不能吃珍珠。珍珠不好吃。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需要吃饱。珍珠对我没有任何帮助。”猪只抱持着功利的心态。

 

猪这么说:“珍珠可以帮助我达成目标吗?我有什么目标呢?我需要吃饱。吃饱便使我感到满足。珍珠对我没有任何帮助。”这就好像一个人说:“基督信仰?好吧,如果我到教会聚会,如果我祷告,如果我遵守十诫,如果我效法基督,最终我的生活会一帆风顺吗?我的祷告会蒙应允吗?我内心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吗?如果基督信仰能够做到这一切,我很乐意相信。这些事会发生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开始看基督信仰的,但这就是猪对珍珠的看法。因此,猪不明白珍珠的价值。猪如何看珍珠是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当一个人心中透过一种宗教信仰的心态去看福音,他便无法领受福音。人心自然而然会透过一种宗教信仰的心态去看福音,就好像猪看珍珠一样。

 

宗教信仰的心态是什么意思呢?宗教是什么呢?让我来说明何谓宗教。宗教说:“我知道自己需要得到什么才感到快乐。我需要健康。我需要事业。我需要成就。我需要浪漫爱情。我需要家庭。我需要这一切,这样我便稳妥了。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福音可以给我这一切吗?”这是一种功利的心态。你说:“耶稣对我有帮助吗?”

 

旧约圣经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约书亚将要率领以色列民攻打耶利哥,在争战的前夕,他走出去,你可以想象得到,他心中十分困扰,说:“这样做对吗?这样去攻打耶利哥对吗?我的战略正确吗?”

 

经文说:“约书亚靠近耶利哥的时候,举目观看,不料,有一个人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对面站立。约书亚到他那里,问他说:你是帮助我们呢,是帮助我们敌人呢?他回答说: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约书亚就俯伏在地下拜……。”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是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神的意思是:“当你说:‘你是帮助我们呢,是帮助我们敌人呢?’”这里只有两个类别吗?很抱歉,我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类别。当你说:‘这可以帮助我,还是不可以帮助我呢?’你只是利用我来达成你自己的目标。你正在问我对你是否有用。

 

你就像一只猪一样。你说:“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我需要这一切东西,福音会把这一切给我吗?”神说:“不。我不属于任何一个类别。问题并不是…‘我是否站在你那一边’,而是‘你是否站在我这一边’。这是唯一的问题。我要粉碎你所定的类别。”

耶稣要表明什么道理。“猪”一般的属灵状况是什么意思呢?迟钝的属灵生命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人们只是不断看着福音,看着神的圣洁,看着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所带来的恩典?你也许年复一年的看着这一切,却不相信。

 

你也许相信这一切,却没有真正的领会,因为你不停地说:“我知道自己需要得到什么才感到快乐,福音会帮助我得到这些东西吗?福音会帮助我成为一个面面俱圆、道德高尚、品格端正的人吗?福音会帮助我在社会和家庭建立良好基础吗?福音会帮助我成功吗?福音会帮助我变成自己所渴望成为的那种人吗?”

 

那个人对约书亚说:“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意思是:“不要问我会否给你所需要的东西。我就是你所需要的。我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我就是你所需要的。我就是你的成就,不然你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不要利用我作为使你获得成就的工具。”人心自然而然会透过一种宗教信仰的心态去看福音,这就好像猪看珍珠一样。因此,人一次又一次无法领会福音。

 

让我来说明永生是如何开始的,生命是如何开始被提升的。成为基督徒并不是得着猪所需要的东西。猪想要什么呢?猪想要长得更胖。猪说:“我要吃东西。我要增加体重。我要长得更胖。”猪想要成为一只更胖的猪。神呼召我们成为一个完全属灵的人,一个更高等次的受造物。

 

耶稣基督不只是想我们变得更好,祂希望我们更新及被提升,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这改变何时出现呢?当你开始不再像马太福音第7章中的那只猪,不再以猪的方式去看珍珠,渐渐变成马太福音第13章中的那个人一样,以这个人的方式去看珍珠,生命便改变过来。那只猪说:“神会帮助我得到更多我所拥有的东西吗?”那个人却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卖掉,买下那颗珍珠。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为什么?

 

珍珠是灿烂夺目的。那只猪问:“耶稣对我有用吗?”那个人却看到耶稣是灿烂又无比夺目的。灿烂夺目是什么意思?美国著名神学家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在《信仰的深情》(Religious Affections)一书中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虽然他采用了一些哲学术语,但是我仍然觉得他所说的例子很容易理解。爱德华兹说:在一个人的心灵里,神也许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神可以是“用途善”(bonum utile),这是对人自己有益的善,这善合符人自身的利益和目标,也切合人的目的;神也可以是“本身善”(bonum formosum),神本身就是美善的。

 

我很喜欢引用以下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在大学时代,我听著名古典音乐家莫札特的音乐,是为了在我所选修的音乐欣赏课程中获得优异成绩,以致日后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从前我听莫札特的音乐是为了赚钱,今天我却花很多钱去欣赏莫札特的音乐。为什么?因为莫札特的音乐不再是我用来达成目标的工具。莫札特的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感。

 

美感是什么意思?美感不再是一件工具。美感不是作为一种工具,它本身就可以使人感到满足。你面对着美感,你坐下来欣赏它,你被美丽深深吸引,而这就是你所渴望的。你开始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一只猪。当你摆脱宗教信仰的心态,真正明白福音,在那一刻你便开始真正成为一个新造的人。

 

宗教信仰这么说:“神啊,如果你帮助我,我便帮助你。如果我做了这些事情,你便亏欠了我,你要给我奖赏,你要为我做这一切事情。”当你摆脱这种宗教信仰的心态,转而说:“因为祢是神,我渴望祢进入我的生命。因为祢是神,我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祢。这全因为祢就是神,全因为祢的身分、祢的价值、祢的伟大。我渴望祢进入我的生命。我不想利用祢作为使我获得成就的工具,我渴望祢成为我的成就。我不想利用祢作为工具使我得到我所爱的人,我渴望祢成为我所爱的人。”当你开始领悟到这一点,一切都截然不同了。

 

当你不再利用神,不再试图透过行善来得到神的祝福,转而回应神的恩典、回应神的荣耀、回应神的美丽,把自己无条件的交给神,你便开始脱离猪一般的光景,变成一个人了,你不再是一只动物,而是一个拥有属灵生命的人。

 

有人会问:“这如何发生呢?”让我来指出实践的方法吧。这个过程有两个阶段。首先,你不再只是着眼于神可以为你做什么,或者你希望神将来为你做什么,转而把焦点放在过去神已经为你所做的一切。我们可以看看第6节。

 

美国哲学家达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写了一本书名叫《天外谋略》(The Divine Conspiracy),这是一本论述登山宝训的释经书。我们今天所读的经文正是登山宝训的一部分。威拉德说,当人们读到这节经文,他们认为经文是谈论某一类十分糟糕和不配的人,我们甚至不应该跟这类人谈论真理,这种看法多年来一直使他感到困扰。

 

威拉德说,如果这真是耶稣要表明的意思,那么耶稣的一生就是世上最矛盾的事情,因为耶稣基督所作的正如第6节所说的一样,也就是人们说你不应该做的事。歌罗西书2:3节说:“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一切宝贵的智慧和知识都蕴藏在耶稣基督里。耶稣基督是天父最大的宝库。耶稣基督为我们献上自己,为我们舍弃生命,我们却转身把祂践踏如尘土一样。

 

当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快将死亡,祂做了什么?祂引用了诗篇第22篇,祂开始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但是如果你对耶稣有所认识,你知道祂心里想着整篇诗篇第22篇。第12-13节说:“有许多公牛围绕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他们向我张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耶稣基督被丢给猪和狗,也就是我们,我们不知道将要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我们把耶稣基督撕碎了。

 

这正是耶稣所做一切事情的写照。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道理。我们不要看着耶稣基督说:“祂会为我做什么呢?祂如何做到呢?”不要这么说。不要再像一只猪。看看耶稣基督所做的一切。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祂为什么说:“咆哮的狮子围绕我,我给牠们舍弃自己的生命”?祂为什么要被践踏呢?祂为什么要献上自己呢?

 

因为耶稣基督爱我们,要为我们付清罪债。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活出我们本该活出的生命,并承受我们本该受的死刑,神满足了公义的要求,也称相信耶稣基督的人为义,以致神可以接纳我们。因为耶稣基督已经付清了我们的罪债,所以神可以接纳、拥抱我们。

 

如果你看到耶稣基督所作的一切,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会被它的美丽所融化,你开始脱离猪的光景,成为一个人。就是这样。首先,我们要藉着看见耶稣基督所作的一切而看到祂的美丽,然后你开始改变。有人问:“什么猪和人的光景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

 

如果耶稣基督是你生命中终极的美丽,你便得自由了。如果耶稣基督不是你生命中终极的美丽,你就像一个动物一样。你只受你的肚腹之欲所驱使。你只受你的本能所驱使。你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认同。你一定要有成就。你无法容让别人抛弃你,不然你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在某意义上说,这一切就是你的珍珠。这一切是你所需要的东西。你受这一切东西所驱使,你任由它们摆布。

 

英国著名圣诗诗人约翰‧牛顿(John Newton)写了这首美妙的诗歌……

喜乐和责任,从前虽对立,自从见到基督荣美,便融合为一。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写了以下的诗句……

 

看见基督成全律法,听到赦罪慈声;奴隶得释成为儿女,服事成为当然的选择。

换句话说,这把你从青蛙变成王子,从一只基本上受自己一切的渴求所驱使的动物,变成一个可以作出选择的人,因为你心里说:“我不再像过往一样感到困扰。即使我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失去力量、失去生命的控制权、得不到安慰,这一切都不再控制着我了。我是一个人。我不再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

 

因此,如果你看到耶稣基督的美丽,你不会问祂对你是否有用。你来到耶稣基督跟前,因看到祂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一切而看见祂的美丽。你歌颂耶稣基督的美丽。这除掉你那功利的心态,让你活出全新的生命。首先你必须看到基督的美丽,那是一颗贵重的珍珠。

 

其次是敏锐地了解朋友。我得承认这一点并非跟第一点同样重要。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你只需要看到基督的美丽。如果你想改变,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你只需要基督的美丽就够了,但是这个比喻有何目的呢?耶稣正在跟谁说话呢?第6节有何目的呢?耶稣正在跟祂的门徒说话。我们从登山宝训的上下文得知这一点。

 

这是耶稣要表明的意思。尽管基督的美丽让我们知道,什么事情必须在我们里面发生,这个比喻和这节经文也让我们知道,什么事情必须在我们身边发生。基本上,我们生命中需要朋友。我们总是需要朋友。不一定是无时无刻,但大部分时间总是需要朋友。这个比喻要表明什么呢?我来解释这个比喻的重点吧。

 

耶稣正在教训祂的门徒:“不要以一种人们无法领会的方式强行把福音推给人。要保持敏锐的触觉。不要采取一种不切合别人需要的方式,也不要不理会神在一个人生命中的步伐,而强行把真理推给人。不要勉强。不要施压。要作一个有敏锐触觉的朋友。要温和、谨慎。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

 

耶稣告诉我们,一方面,从反面来看,很多人十分敌视基督信仰,不只是由于他们心里的罪性,而是因为人们强行把福音推给他们。人们把基督的美丽、福音和真理强加在他们身上,变成了远离这一切又充满敌意的狗和猪。

 

这是从反面来看。但是从正面来看,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基督徒是蒙召成为有洞察力、有敏锐触觉的朋友、充满善意的朋友。在某意义上说,我们是蒙召成为牧羊人,建造一个让人看见基督荣美的环境。

 

如何做到呢?我建议四个简单的方法。亲爱的弟兄姊妹,我相信耶稣藉着这节经文呼召你成为牧羊人,建造一个让人看见基督荣美的环境,而不是以一种人们无法领会的方式去强行把福音推给人,使他们变得贪婪、忿怒和敌对,并且攻击福音。

 

首先,在挑战和聆听之间要保持平衡,更确切地说,在真理和眼泪之间要保持平衡。怎样的平衡呢?第1-5节教训人:“不要定人的罪。不要论断人。要恩慈、谦虚和尊重人,总不要定人的罪。”我们本该阐述第1-5节,但这不是我们这刻要讨论的经文。

 

这是一个奇妙的宣告,耶稣说:“要除掉任何自义的心态。要除掉任何优势感。与人们分享自己的信仰时,要表现出尊重、恩慈和坦率。”另一方面,第6节告诉我们有时候也要作出挑战。

 

换句话说,第1-5节说:“不要论断”,但实际上第6节是说:“可是你必须作出判断。你必须作出评估。你必须作出决择。你必须察验人们的心。你必须了解人们所处的光景。换句话说,不要成为律法主义者,但是也不要成为没有原则的人。”

换句话说,以真理去对待人和以眼泪去对待人之间必须保持平衡。我总无法忘记耶稣在约翰福音第11章所展示的例子。当耶稣去到拉撒路的坟墓,看到马利亚和马大姐妹二人。马利亚和马大都对耶稣说同样的话。

 

马大来到耶稣那里对祂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接着,马利亚来到耶稣那里对祂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事实上,她们对耶稣说了同样的话。你可以查考约翰福音第11章,你会看到完全相同的话。可是,耶稣却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回应。

 

在第一个情况,耶稣实际上是责备马大。耶稣对马大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在第二个情况,耶稣只是哭泣。为什么?因为耶稣是奇妙策士。有些人天生是说理型的人,他们喜欢解决问题,他们喜欢分析问题并指出错误所在。有些人天生是感受型的人。这些人喜欢坐下来表达感情。

 

你要么是说理型的人,要么是感受型的人,这是人的天性。你无法将真理和眼泪结合在一起。你无法既作出判断,同时又不责备。你要么从不作出判断,要么总是责备。除非福音进入你的生命,使你改变,否则你只能以这两种方式行事。

 

福音说:“你要有勇气,因为神爱你到了一个到步甚至为你受死,但是你也要谦卑,因为你糟糕到一个到步神必须为你受死。”耶稣同时把这两件事告诉你,让说理型的人变得更像感受型的人,让感受型的人变得更像说理型的人。除非你能做到第1-6节所说的一切,否则你无法帮助别人。

 

其次,你必须要有耐性,顺着神在一个人生命中的步伐前行。第6节只是要让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强行把真理推给那些还未准备好接受的人。第6节只是要让我们知道,耶稣要告诉我们,若没有神介入,人按着其天生的自己状况是无法领受真理的。

因此,如果你只是把真理丢在人前,并且因人们无法即时明白真理而感到生气,这样你就忘记了自己的信心其实也是一个奇迹。如果你对人生气,甚是不耐烦,以很重的语气对人说:“这就是真理,这就是基督徒所相信的真理。你怎么了?”这样你的表现与福音其实互相抵触。

 

实际上,你正在对人说:“我很聪明。你很愚蠢。”不是这样的,其实是你很愚蠢。你仍是很愚蠢,不然你不会这样说话。如果你真的有一点智慧,这也是神所赐的。你必须愿意顺着神在一个人生命中的步伐前行。你必须对此保持敏锐的触觉。你必须有耐性,明白到若没有神的介入,人是无法领受真理的。因此,你要耐心等候。你必须很有耐性。

 

第三,涉及个人情感。请注意经文说:“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这不是很有意思吗?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不要只是提出证据。不要只是提出论据。不要只是说:“我已给你指出所有相信的理由。你必须相信。”你要告诉人们,耶稣对你到底有何意义。人们需要知道你的故事。他们必须看到耶稣就是你的珍珠。他们需要看到福音在你生命中的作为。这比一切的论证好得多。

 

第四,除非你摆脱残留在你自己生命中那些猪一般的属性,否则你永远无法帮助别人。猪一般的属性是什么意思?当有人来尝试告诉你一些你不想听有关你自己所作所为的事,当有人尝试把真理告诉给你,你如何回应?你会咬他们,还是你容让他们批评你?

 

如果有人来尝试告诉你一些事情,你会被打垮吗?你会崩溃吗?这样做其实是在咬他们。你是知道的。你会自我防卫或者生气吗?如果你自己也是一个难以接受真理的人,你又怎能帮助别人明白真理呢?

 

如果有朋友说:“我实在不配。这个星期我犯了罪。这个星期我做了一些坏事。”那么我要告诉你们,从前耶稣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十分沉沦,他满身是猪的嗅味,因为他一直在猪群里工作。但是当他回去找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拥抱他,大概也闻到猪的嗅味。今天,天父也这样对待你,因为我们的哥哥耶稣基督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祂赤身露体,以致我们可以穿上衣服。

 

如果有朋友说:“我真的想成为一个可以帮助别人找到真理的人。”那么你要承认自己也是一个难以接受真理的人。想一想,有谁一直尝试跟你倾谈,或者神是否一直尝试把真理告诉给你,你却一直咬祂呢?最近神是否一直尝试指出你的错误,你却咬祂呢?你要做一个人,不要做一只猪。

 

如果有朋友说:“我看了这篇信息也不确定自己是否基督徒。”我有一个建议。如果你说:“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已经把生命交给基督。我渴望看到基督的美丽。我不想做一只猪,我不想利用耶稣基督。我从未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以祂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那么今天你可以确定自己是否一个基督徒。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求祢帮助我们成为新造的人,藉着圣灵的大能和福音的信息加力给我们。求祢今天在我们身上成就这事。有些朋友需要更敞开自己的心去领受祢的真理。也许祢一直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想听的事情,或者其他人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想听的事情,求祢帮助我们敞开心怀。

 

亲爱的天父,有些朋友意识到自己一直未能成为别人的好朋友,求祢引领我们谦卑悔改。天父啊,有些朋友来到祢跟前,说:“主啊,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来到你面前仰望祢,只是利用祢成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让祢的美丽成为我生命中的珍珠。”求祢藉着祢的灵让我们每个人今天就这样将生命交给祢。祷告奉主耶稣的名求,阿们。

分享文本到: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