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福音》讲义
教会复兴(6)
复兴的蓝图(5)群体相交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今次我们探讨“教会复兴”系列——“复兴的蓝图:群体相交”。研读的经文引自约翰福音17:20-26。
让我们翻到约翰福音17:20-26。在这几个题目中,我们一直讨论健康教会的五个要素,今次我们讨论第三个要素。这五个要素包括敬拜、教导、相交生活、传福音和关怀社会。我们从约翰福音第17章看第三个要素:群体相交生活和信徒之间的关系。让我读出约翰福音17:20-26。这段经文记述耶稣向父神祷告。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父阿,我在那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公义的父阿,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
这是神的话语。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很多真理,我很想逐一说明,可是必须切合今次的主题。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有关圣父、圣子和圣灵之间的关系、三位一体的教义,也教导我们很多有关神的真理。我很想深入讲解,却无法在此一一说明。我们在这里看到耶稣基督在祷告,求神让信徒成为一个合一的群体,彼此相交,像三位一体真神合而为一那样。虽然我们无法详细讨论三位一体的教义,但我们必须看看耶稣基督所祈求那种合一的关系。
你们读经时可以看看这六节经文,找一本好的释经书来查考,看看经文所描述的奇妙事情,但是我们必须看看以下这一点。美国各地有很多人进行调查,探讨为什么有些教会看来朝气勃勃,吸引很多人到那里去,而且教会不断增长。他们也探讨为什么有些教会的情况却不同。受访者被问道:“你为什么到教会聚会呢?你为什么会再到教会呢?”最多人选择的答案也许不是你所想的。人们到教会聚会,关键并不在于音乐的质素。这只是第三个最多人选择的因素。关键也不在于教导或讲道的质素。这是第二个最多人选择的因素。最多人选择的答案是:如果人们第一次到教会便感受到当中有爱,他们会再到教会。爱和友谊。人们对于何谓爱和友谊有很多奇怪的看法。他们问:“你如何建立一个充满爱的教会呢?怎样的相交生活才是必要的?”人们对于基督徒的合一有两个错误的观念。让我来简略说明。
首先,当我们谈到基督徒的合一,我们不是指各方面都是一式一样。在某程度上说,一个教会确实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兼容多种样式。举例说,一个教会无法服事数以百计操不同语言的群体。若是这样,教会就像联合国开会一样,人人都配戴着耳机了。这种情况必定很有趣。在某程度上说,当你选择以一种语言去服事,你意识到自己将要比其他人更专注服事某些语言的人。
有人以为合一就是各方面都必须一致,这是相当危险的想法。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圣经说人因拥有不同的恩赐而各有不同。稍后我会详细说明这一点。即使我们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身高、体重、肤色、智商、喜好,在各方面都是一样,就如销售商所谓市场的一部分。我们好像市场的一部分,就是拥有同样特质的部分。因为各人拥有不同的恩赐,所以我们不可能是一式一样的。
让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二十四岁那年成为牧者,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牧会。我总不忘记我开始牧会的头三天所发生的事情。那时马上有人来告诉我教会出了什么问题,特别是哪些人有问题,提醒我要加以防备。牧者生涯开始的头几天总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时有三个人来找我,连续三天每天有一个人来找我。他们让我感到惊讶。
第一个人走进我的办公室,说:“你想知道这个教会出了什么问题吗?你想知道那是什么问题吗?”当时我只有二十四岁,什么也不懂。我回答说:“请告诉我。教会出了什么问题呢?”他说:“你看!你看到外面那个流动房屋停车场吗?”教会外面有一个残旧的流动房屋停车场,那里挤满了人。他说:“你看看那个流动房屋停车场。教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关怀那些失丧的人。我们没有关怀那些需要基督的人。”这个人说:“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从没有到过教会。他们是失丧的人。他们饱受伤害,但是我们没有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教会没有传福音,这是问题所在。”我说:“你这么说实在很有意思。”我感谢他跟我分享这事。第二天,另一个人进来对我说:“让我来告诉你这个教会出了什么问题吧。我可以告诉你吗?”我说:“请告诉我。”她说:“你看看窗外。你看到那个流动房屋停车场吗?”我说:“看到。”这位女士说:“你知道我们的教会所面对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吗?你知道那些待在流动房屋停车场的是什么人吗?这些人与我们不同。当中有很多老人、不同种族的人,也有许多穷人。问题在于我们的教会没有存着行公义、好怜悯的心去关怀这些被遗弃的人、受压迫的人、困苦的人。我们没有关怀这些与我们不同的人。我们的教会没有怜悯这些穷人。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实在很有趣。我看着窗外。我透过同一个窗户看着同一个流动房屋停车场。他们看着同样的东西,所看到的问题却不同。我感谢她跟我分享。我记下她的话,并写下一些备注。过了一天,第三个人进来对我说:“你想知道这个教会出了什么问题吗?我当时只有二十四岁,像很多同年纪的人一样,对自己的事业一无所知。我几乎要站起来,说:“请不要告诉我。我已经知道这个教会出了什么问题。”但是我没有这么说。我问:“这个教会出了什么问题呢?”我突然变得很有智慧。那个人说:“你看看窗外。你看到那个流动房屋停车场吗?”我说:“看到。”他说:“你知道吗?我们多次尝试走出去探望那些人,邀请他们到教会来,并尝试了解他们的需求,看看如何服事他们,但是每次都有人试图阻拦。我们无法帮助那些人,因为我们的教会混乱无序,各人无法彼此沟通。我们的教会缺乏组织,没有人知道如何带领一个合适的工作小组去处理这些事情。我们无法设定目标,也无法达成目标。教会行政一片混乱。我们的教会毫无组织,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三个人透过同一个窗户看着同一个流动房屋停车场,却得出三个不同的结论。我开始意识到这三个人各有不同的恩赐。第一个人有向外传福音的恩赐,他善于跟那些不认识耶稣基督的人交谈。第二个人有怜悯人的恩赐,他善于关怀穷人以及那些跟自己不同的人。第三个人有行政管理的恩赐。因此,他们看着同一个流动房屋停车场,却看到不同的问题。
顺带一提,这三个人都在教会据理力争,建议教会应该优先处理什么事情,以及把资源放在哪方面。我开始意识到其中的因由。各人有不同的恩赐,这意味着有些人更能看出某些需要,并产生共鸣。举例说,如果我走到钢琴旁边唱出一个音调,钢琴中那个跟我所唱出的音调相同的弦便会振动。其他的弦却仍然静止,不会振动。
那条弦在振动,其他的弦却不明白为什么它会振动。其他的弦听不到那个音调,也不明白为什么那条弦会振动。那条弦有其独特的恩赐,听到同一个音调时会产生共鸣。其他的弦却无法理解。那条弦拥有不同的恩赐,其他的弦却说:“我听不到任何声音啊。”
教会里总不会事事一致的。信徒要明白何谓群体中的合一和多元。除非他们明白这个基本教导,否则即使成熟坚定的信徒之间也会起争论。教会是一个身体。教会不只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人。尽管教会有组织和架构,但教会不只是一个组织。教会是一个身体。教会是一个合一的身体,是无法透过合并而建立起来的。人们说:“我们把这两个教会结合起来吧。”但教会合一并不是这样的。曾经有人试图把不同的肢体拼合起来,希望藉此创造一个更强壮、更美好的身体。这个人就是科幻小说《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中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博士。结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乐观。同样,身体各部分必须靠身体其他部分才可以生长。身体的每部分都是靠另一部分而生长的。身体是从一个单细胞开始的。每部分都是靠另一部分而生长的。你无法把不同的部合并起来。信徒之间必须有活泼和充满生命力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教会成为一个身体。
身体是有生命的,是神所创造的。人无法创造身体。举例说,以弗所书4:3:“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经文不是说:“……达致在圣灵里合而为一的心。”经文用了“保守”这个词,意思是保持你所得到的东西,使它不致受损。在圣灵里合而为一的心不是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神所赐的。旧约中有一个关于圣殿的例证十分有意思。在建造圣殿的时候,神吩咐建殿的人不要在殿的范围内凿石头。建殿的人在采石场取石头,然后把石头凿成不同的形状。因此,所有送去建造圣殿的石头都是形状适中的。殿里听不见锤子和斧子的响声。圣殿必须在完全安静的环境下兴建。锤子和斧子的响声都听不见。所有石头都必须在山中凿成,送到殿里的时候都是形状适中、彼此相合的。我听过一位牧者说:“这是描述教会的最佳例子。教会应该是合一的,并非不和谐的。”教会应该是合一的,而不是结党纷争的地方。当人被圣灵雕凿塑造,他们的生命便更生了。他们在采石场里经历神,当他们走在一起的时候便彼此相合。他们有相同的经历。他们都曾犯罪,他们认罪悔改,经历神的恩典。他们知道神接纳了他们。这使他们在世上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最近我在书店看到英国著名诗人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的诗集。你将会听到更多有关乔治‧赫伯特的事,因为我会引述我近来所阅读的作品。乔治•赫伯特是十七世纪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基督徒。我太太看见我买了那本诗集,于是告诉我一个有趣的故事。她上大学的时候信主。她是英语系的学生,信主后不久,她上一位教授的课,发现那位远比她聪明、更有学识的教授苦苦思索也不明白乔治‧赫伯特和其他十七世纪诗人(如米尔顿和多恩)的作品。那位教授选了几篇描述乔治‧赫伯特悔改的诗。赫伯特谈到悔改时所经历的甘甜和忧伤。那位教授苦苦思索,说:“这不是很有趣吗?一方面,赫伯特看来好像很讨厌神判断他,另一方面,他似乎十分享受神的同在。”于是我太太举手发言,她对教授说:“这就是悔改了。每个基督徒都明白何谓悔改。”最终,教授不得不接受我太太的说法,因为他无法理解那首诗。
当时我太太只是一位初信者,她读到四百多年前一位伟大诗人的诗,马上知道自己产生了共鸣。她与乔治•赫伯特相交。她与这位十七世纪伟大诗人相交。这位诗人活在不同的时空,但是她马上意识到自己与诗人产生共鸣,甚至连那位教授也察觉得到。教授说:“你明白赫伯特在说什么,我却不明白。”在圣灵里的合一是神所赐的,不是我们自己达致的。
没有人能够创造这个合一的身体。没有任何群体可以培育或伪造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是无法透过合并而造出来的。合一的心是我们要去保守的,却不是我们自己达致的。合一的心是神带进你生命中的。耶稣说了一句关键的话:“父啊,求祢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三位一体真神是合而为一的,这是令人惊讶的奥秘。这不仅是我们本性的基础,也是教会合一的典范。让我再说一遍。三位一体真神合而为一,这不仅是信徒相交的基础,也是教会合一的典范。简单来说,三位一体的教义就是:神只有一位,却有三个位格。这三个位格合而为一。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看到三个原则。
首先,神的三个位格有共同的目标。祂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事实上,你可以从17:1看到这一点。耶稣说:“父阿,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神是三位一体的,目的就是让圣父、圣子和圣灵合而为一、彼此得荣耀,彼此被高举,使世界得着医治和复兴,因为世上每个人都歌颂神的荣耀。神的三个位格有合一的目标。其次,神的三个位格担当不同却互补的角色,祂们在这方面是合一的。圣父差遣圣子到世间来,圣子降世为人成就救恩,圣灵把救恩实现在信徒身上。圣父计划救赎大工,并差遣圣子来到世上;圣子降世为人成就救恩,圣灵降临把圣子所成就的救恩实现在信徒身上。神的三个位格清楚知道彼此的工作。祂们有合一的目标,却担当不同且互补的角色。第三,神的三个位格彼此认识、彼此相爱。祂们的爱彼此倾注,祂们也彼此述说真理。因此,你可以说信徒合一同样有这三大支柱。
试想象一下,教会中的相交生活好像一张只有三只脚的凳子,而不是一张有四只脚的凳子。你知道当一张有四只脚的凳子缺少了一只脚,它还可以站住。但是如果一张只有三只脚的凳子缺少了一只脚,它便无法站稳。相交生活也是一样。让我先总结一下这三点:共同目标、互补的角色和功能,以及充满爱和真理的交通。我们已经讨论了第一点。以下是基督徒群体合一的基础,正如三位一体真神是合而为一的那样:
第一, 信徒同样经历基督的同在。因为信徒都在采石场上被雕凿,当他们走在一起的时候便能彼此相合。我们同样经历基督的同在。我们对自己有一套独特的看法,我们明白悔改带来甘甜和忧伤。你知道你自己比自己所相信的更邪恶,也知道你自己比自己所盼望的更蒙接纳、更蒙爱,这使你变得既谦卑又有勇气。这给我们带来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因此,基督徒有共同的目标。这是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但是我们必须竭力保守这颗心,以免它腐烂变坏。
第二是互补的目标。我要在这里谈谈何谓恩赐。如果你想要建立合一的身体(也就是基督的身体),每个人都应当知道自己的角色。这是显而易见的。看看自己的身体吧。你的手指可以做某些工作。除非你的手指受伤,必须打上石膏,无法像往常一样活动自如,否则你并不知道这手指是何等重要。假设有人对你说:“你将会失去一根手指。你宁愿失去哪一根手指呢?”如果你是右撇子,你会说:“左手的小指吧。”除非你开始意识到你会失去那根手指,否则你不知道它是何等重要。身体的每部位都有其工作和功能。同样地,圣经告诉我们,除非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恩赐,否则我们无法成为一个身体。
恩赐到底是什么?我只可以在此给大家简述一下我们将要探讨的主题。圣经告诉我们,特别是哥林多前书12章和14章、以弗所书4章、罗马书12章,以及彼得前书4章。这几处经文告诉我们何谓属灵的恩赐。首先,属灵的恩赐是指做某些事情的能力。属灵的恩赐与你的行为相关,属灵的果子则与你的为人相关。属灵的果子包括仁爱、喜乐、和平。那是指你的为人、你的品格。恩赐是指一些能力如教导、怜悯、服事、劝勉、传福音和牧养。那是指你的行为。恩赐是指做事的能力。其次,恩赐是从圣灵而来的。这意味着圣灵赐下能力,让信徒为基督作工。耶稣基督活在地上的时候说过一句非常奇怪的话。耶稣对祂的门徒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
这句话叫你摸不着头脑。你会问:“作比这更大的事?像谁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当耶稣基督活在地上的时候,祂行事的大能被时间和空间限制。纵使耶稣是如此伟大,祂在世上的时候只能在同一个时空出现。以弗所书4章告诉我们,耶稣升上高天,坐在父神的右边,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这是一段很重要的经文。首先,经文告诉我们,耶稣基督得胜了,祂转过身来把自己作工的能力赐给我们,因此有些信徒能够作耶稣作过的事,有些信徒能够作别的事情。耶稣基督作工的能力散播整个世界,渗透每片土地。这能力渗透社会各阶层,也渗透各种各样的文化。这好比一幅马赛克镶嵌画。我们从这幅美丽的马赛克看到耶稣基督。这幅马赛克由千万块细小而美丽的玻璃砌成,所砌成的图案就是基督。然而,画中每一块玻璃若没有别的玻璃跟它并合起来,它不过是一块细小的玻璃而已。你和我正是这样。
圣经告诉我们,当我们合而为一,各人运用恩赐发挥所长,我们便能够让世界看到耶稣基督。若我们只是各自为政,在许多情况下,各人只是一块美丽而细小的彩色玻璃而已。以弗所书2:17节是一节很美妙的经文,保罗对以弗所的信徒说:“﹝基督﹞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这节经文实在很美妙。你知道以弗所在哪里吗?在土耳其。
保罗说:“﹝耶稣﹞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保罗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耶稣基督何时到过以弗所呢?耶稣基督何时到哪里宣教呢?耶稣走遍巴勒斯坦很多地方,但从未离开巴勒斯坦地。耶稣何时到过以弗所呢?保罗必定是指有人到了以弗所。有人运用圣灵所赐的恩赐传扬神的道,这就好像耶稣亲自到了以弗所一样,因为现在耶稣基督藉着我们进到世界。
当每个人都运用其恩赐,你便看到这幅马赛克;但是当只有少数的恩赐被运用,你便无法看到整个图案了。你见过连点游戏图吗?儿童游戏册内通常有些写了数字的连点游戏图。你看着图上的黑点,并不知道哪是什么图案,但是当你把每一点都连起来,你便看到那图案了。如果你连接了几点,你大概可以看到一个图案。你说:“我认为这是一头大象。”接着,你连接多几点,你说:“不,我认为这是一只熊。”最后,你把每一点都连起来,你发现原来那是一只鸵鸟。同样,我们怎知道某个教会群体应该做什么呢?你怎知道这个群体应该参与什么事工呢?你怎知道教会应该举办什么活动呢?
教会应该如何定位呢?到底是各走极端,每个人都作主或只有一个人作主,还是应该走中间路线呢?当一个群体由一群领袖来领导,领袖和跟随者之间的权力便保持平衡,跟随者的领导地位超越领袖,那里并没有领袖。教会应该如何定位呢?教会超越这些定位方式。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如何决定应该由谁来管理教会呢?你如何决定教会应否展开关怀露宿者的事工呢?你如何决定教会的各样事情呢?你说:“询问牧师吧。”这样教会就是由一个人来掌管了。你说:“投票决定吧。”这样教会里每个人都作主。事实上,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恩赐,知道自己要参与什么事工,并且知道神呼召我们作什么,我们就好像把游戏图上的每一点都连起来,勾画出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一张完美的蓝图,给我们指示教会该做什么。在此之前,我们并不知道。
因此,我们明白为什么有人面对一个艰难的处境──他们徘徊不定,无法安顿下来,也无法这么说:“这就是我要寻找的教会,我要在那里寻求、发掘并运用自己的恩赐。”除非有人起来,说:“我知道自己蒙召作传道。我知道自己蒙召在教会和小区里服事某个群体。我要寻求神对我的呼召,然后投身作工。”否则教会无法把每一点连起来,只能采取其中一种管治方式。
在此之前,我们无法真正知道教会该做什么,因为我们只可藉着属灵的恩赐让耶稣基督来掌管教会。教会不是由我们来掌管,而是由耶稣来掌管的。这与大众的观点完全相反,也与我的行为背道而驰。当我们运用属灵的恩赐,我们便开始充满生气,因为我们知道耶稣基督要我们作什么。唯有这样耶稣才成为教会的元首。你如何找出自己的恩赐呢?这是相当简单的。
我刚才提到有三个人走进我的办公室指出教会的问题。我如何帮助他们作决定呢?这三个人都说:“你知道这个教会出了什么问题吗?”可惜,一般来说,当你知道这个教会的问题所在,也许是因为你本该采取行动去解决那些问题。似乎没有其他人像你一样认为那是很严重的问题。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不及你,他们察觉不到什么地方出错。我们透过运用属灵的恩赐让耶稣掌管教会。耶稣就是这样渗透整个世界的。每个信徒都是先知、祭司和君王。你拥有恩赐去服事。你拥有很多恩赐。别以为自己只拥有很少恩赐,也不要以为自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
我们可以透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发掘恩赐。你尝试很多方法。你察看自己的心。你心里有什么负担呢?你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藉此看看自己在哪方面最有果效,这好像你作决定的过程一样。你渐渐看到神要如何赐福与你,你看到什么是好的,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最有果效等。
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11章论到施洗约翰,祂的话令人难以置信。耶稣说:“你们出去究竟是为什么?是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耶稣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据我所知,每个人都是女人所生的,所以这是一个相当全面的宣告。耶稣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你若明白这句话,必定目瞪口呆。耶稣要说的是,施洗约翰并不像你一样拥有圣经。施洗约翰并不像你一样拥有属灵的恩赐和教会。只要你明白自己的身分,你比施洗约翰更有能力摧毁黑暗的境况和势力。
我们看看第三方面。除非我们同样经历基督的同在,否则我们不是一个身体,也没有相交生活。此外,除非我们对于每个人的事奉都抱认真的态度,并找出神对各人的呼召,否则我们不是一个身体。第三,除非我们彼此用爱心说诚实话,否则我们不是一个身体。
第三,充满爱和真诚的良好交通。耶稣基督在这段经文说,除非世人看到教会充满爱,否则他们并不知道神差遣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信徒之间的爱必须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那些到教会的人或者认识教会的人会说:“这实在令人费解!真的令人难以置信!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彼此相爱,但是他们确实如此。”据我所知,没有人这样谈论我们的教会。事实上,没有人这样谈论我所认识的教会。除非人们这样谈论教会,否则世人可以对教会置若罔闻。这就是耶稣要说的话。
你还记得拉撒路和财主的故事吗?财主死后下到地狱,拉撒路死后上了天堂。财主在地狱里说:“我祖亚伯拉罕哪,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这段说话实在令人感到惊讶。亚伯拉罕是说,纵使你拥有神的道和真理,你却视而不见,即使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他们也是不相信你。他们不会相信。他们会说:“这是幻觉而已。”他们不会相信。瞎子就是这样的了。然而,耶稣基督说爱能够剌穿刚硬和蒙蔽的心,这就是信徒之间那份无法解释的爱。
“用爱心说诚实话”这句话总结了律法中所有有关人际关系的规条。你看到“说诚实话”这个吩咐。想一想吧。希伯来书3:13说:“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与人建立关系。你必须让人跟你接近,即使不是天天,也要让人恒常地进入你的生命,以致他们可以对你说:“你的心刚硬了。”你必须建立这样的关系。你有没有让人这样进入你的生命呢?换句话说,“天天彼此相劝”意味着我们与人建立关系时不应该这么说:“我可以从这段关系得到什么好处?”而是说:“我如何按着神在这个人生命中的旨意帮助他成长呢?”
圣经说我们要“互相劝戒”,这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想到一个众所周知的混蛋。如果这个人是基督徒,你就有麻烦了。我所说的混蛋是指那些众所周知充满嫉妒的人。人人都可以看出这个人在某方面迟钝笨拙、思想封闭。人人都可以看出他是个自吹自擂、令人反感的人。人人都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个人总是破坏所有人际关系。这是我所指的人。
加拉太书6:1说:“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这意味着这个人的生命出了问题,并陷在其中、无法自拔……你必须用温柔谦卑的心劝戒他们。这是一个命令。想一想吧。圣经说我们要“彼此认罪……。”你生命中需要一个你可以在他面前认罪的人。这并不表示你随便找一个自称是基督徒的陌生人把一切都和盘托出,但是你需要一个你可以向他坦白承认和交代的人。这些都涉及说诚实话。
另一方面,要用爱心说诚实话。圣经说:“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这包括一切问题,也包括行为,不只是言语。这不仅是指情感上的问题,也包括身体上的问题、经济上的问题或其他问题。重担要互相担当。我们要“彼此接纳”。与人交往不要建基于物质或对方的社会阶层。这与一般的观念刚刚相反。世俗是什么呢?有人说:“我们并不世俗,我们不抽烟、不喝酒,不滥交。”你也许过着严谨的生活。世俗其实是这样的。你走进一个房间看到十个人,你马上凭着他们的外貌、衣着和举止排除其中五个人,决定不会跟他们交谈。为什么?因为他们与你不是同一类人。他们不是你想结交的朋友。
假设你现在很孤单。你只想结交朋友,只想认识一些看来很有趣、能让你感到很充实的人。你并没有抱着服事人的心态,圣经说这是世俗的表现。换句话说,你走进一个房间,心里说:“我想留在这里吗?”你很快就会下意识地说:“我会喜欢留在这里吗?”而不是说:“我怎可以确保这里的人都喜欢留在这里呢?”这可以持着这两种态度去对待人。当人们互相打量,这种情况便更严重了,尤其是在大城市里,人们很容易便会互相打量。如果你要抵挡世俗,不效法这个世界,你必须开始建立信徒之间的关系。
看看如何重建信徒之间的关系。马太福音18章说,若有人得罪你,你要饶恕他们。马太福音5章说,你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要先去同弟兄和好。我想起箴言中两节经文。有一节经文说:“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另一节经文说:“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这两节经文并非互相矛盾。经文是要指出,到了一个地步当对方只是利用你的饶恕去继续犯罪,你可能不再尝试与他和好。
到了一个地步,你不会让对方轻易伤害自己。你说:“我要断绝这关系。这个人只是利用我们。”这样做决定不一定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看了箴言如何教导我们回答愚昧人,现在看看马太福音第18章和第5章怎么说。当你感到自己与另一个人有嫌隙,无论是谁先引起争端,你也要主动跟对方和好。你总要采取主动。和好的方法是相当简单的。
只要我们具体地理解何谓悔改和饶恕,便能够与人维持良好关系。悔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你必须向神认罪。你承认罪是邪恶的,也承认自己的过犯。你要向神交代、与神和好。其次,你必须向你所得罪的人认罪。不要指责对方,也不要为自己辩护。第三,你必须作出计划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你不可以只是说:“对不起”,而是要说:“我要努力确保这种情况不再发生。来看看我的计划。”
另一方面,我们要饶恕。你感到未能饶恕之前便要饶恕。很多人说:“我怎能饶恕他呢?我仍然很生气。”这就是你能够饶恕人的原因,也是你必须饶恕人的原因。除非你饶恕人,否则你不会感到要饶恕。只要你及早饶恕人,经过一段时间,感觉便会渐渐出现。你要如何饶恕人呢?圣经告诉我们,不管对方有否悔改,你也要饶恕他。马可福音11:25:“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经文并不是说要等对方来找你时才饶恕他。饶恕是相当简单的。“饶恕”一词意味着不向对方追究责任,也不向对方怀怨。饶恕是承诺做三件事:不再向对方重提旧事,也不向别人提起这事,但最重要的是,不再向自己提起这事。如果你能够坚持做这三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怒气慢慢消失。悔改和饶恕。这里有两方面的教导。
根据马太福音第5章的教导,如果你相信有人得罪了你,你要跟对方说:“我知道我可能做了一些事情使你感到不悦或悲伤。我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事。我真的很想知道。”不要为自己辩护,要让对方说完才响应,也不要攻击对方。当你听完对方的话,如果他有九成是错的,只有一成是对的,你马上把焦点集中在他做对的地方。你要承认这一点,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也不要推卸责任。
唯有这样,当你感到气氛开始缓和时,你可以跟对方说:“有些事情我不确定你是否做得对。”但是如果对方不接受,你就要退让。如果对方有九成是错的,但是在某方面是对的,你要把焦点集中在对的地方。为什么?这是基于“巴兰的驴子”的原则。民数记22章记载神叫驴子开口对巴兰说话。意思是不管开口说话的是谁,神可以透过任何渠道向人说话。“巴兰的驴子”的原则相当简单。巴兰有一头驴子。神使用驴子来说预言。即使说预言的不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人,他所说的话仍是神的话。你要接受别人的批评,就如神对你说话一样。圣经说:“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这不是说在你眼中的障碍物客观来说一定比对方眼中的大,但是任何在你眼中的障碍物看起来都应该像一根梁木。
这个障碍物看起来应该是很大的。任何在你眼中的障碍物看起来都很大,它看起来总是比对方眼中的障碍物大。尽管客观来说你知道对方所说的话只有一成是对的,就你而言,这是神所说的话,你要承认这一点。这就是悔改和饶恕。要用爱心说诚实话,不要让我们与人的关系破裂。你总要采取主动与人和好。群体相交好比一张只有三只脚的凳子,这是第三只脚,是不可或缺的。
参与小组是建立群体相交生活的最佳方法。我们透过家庭小组去建立相交生活。我们透过致力与人一同活出圣经的教导去建立相交生活。多年前,英国著名神学家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和英国传道者乔治‧怀特菲(George Whitefield)一同经历大复兴,数以百万计的人归信基督。他们把这些人分成为数约十人的小组,并对他们说:“你们每周相聚一次,分享内心的感受,并要彼此帮助和代求。”当时他们在圣公会聚会,很多人起来反对这些小组,说:“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我想到教会听道和敬拜,但是我不必坐下来跟人交谈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以下是约翰‧韦斯利的回应。
他平静地说:“雅各布书5:16说:‘彼此认罪……。’希伯来书3:13说:‘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歌罗西书3:16说:‘当用各样的智慧……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希伯来书10:24说:‘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加拉太书6:2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罗马书12:15节:‘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如果你没有跟他人聚在一起这样行,这些事何时能够达成呢?”
约翰‧韦斯利要说的是,如果我们没有跟他人聚在一起作这些事,我们如何顺服神呢?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求祢使我们合而为一,像圣父、圣子和圣灵合而为一那样。感谢祢把各样的恩赐赏给我们,求祢帮助我们发掘祢所赐的恩赐,各人运用恩赐发挥所长,为主作工,建立合一的身体,并看到教会复兴的完美蓝图。教会不是由我们来作主的,乃是由耶稣基督掌管,祂才是教会的元首。我们要靠着耶稣基督彼此建立、彼此认罪、互相担当重担,让人看到我们是充满爱的群体,将荣耀归给神。祷告奉主耶稣的名求,阿们。